三四中文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 有其母必有其子(第1页)

当时,苏轼在张易简的道观中学习时,还有一位叫李伯符的眉山矮个道士,此道士非常会作诗,常来观中与张易简切磋。当他看到小小年纪的苏轼时,曾经惊奇地赞叹说,这位小郎君,真乃贵人啊!从这一点来讲,李道士还是有点眼光的,确实值得表扬。

也就是在这一年,有个从京师来的读书人,带来了在当时极有名的《庆历盛德诗》给先生们观看。

“庆历”

这一年号,我们在初中课本《岳阳楼记》的首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就会有印象。这首《庆历盛德诗》的作者为北宋的学者、思想家山东人石介所作,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光看一下其字,就大概知道了石介的秉性了,至少预示着他特能恪守圣人们的道德与情操。

在先生们传阅着《庆历盛德诗》时,小苏轼也从旁边偷偷扫了几眼,就能够诵读乃至通晓文中的语句。此诗重在称颂北宋庆历年间的朝中名人: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蔡襄、欧阳修,以及章献太后、宋仁宗共十一人。当苏轼好奇地向先生们打问这十一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时,先生们说,小孩家家的,不用只知道这些!

苏轼不服气地说,如果这些人是天上的神仙,我不敢知道。若都些是凡人,为何我就不能知道?先生对苏轼的言语很是惊奇,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只得如实相告,并且特别提到了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四人,说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啊!这四个人,当时的苏轼虽然一个也没听说过,但从此这些人的名字在苏轼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钱惟演有个徒弟叫钱易,字希白,此人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千百字的文章,援笔立就、胸有成竹,同时还擅长寻尺大书行草,喜观佛书,的确是个人才。

次年,弟弟苏辙也进入到张道士的学校里开始发蒙学习。从这时候起,到后来的父子三人出蜀求官,兄弟俩或是切磋学问,或是登山临水,从来就不曾分开过。为什么要着重说这些,因为在兄弟俩聚少离多的一生中,这种难得的相处时光,是他们终其一生的不灭印记。

弟弟苏辙后来回忆,自从幼时开始跟着哥哥苏轼读书,没有一天离开过。少年时,跟随兄长苏轼出游,只要有山要登,有水要渡,他的子瞻哥哥未始不是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地先尝先试。一旦有当天不能到达的地方,哥哥就会为之遗憾。等到有一天,当苏子瞻独自一人飘然前往时,悠闲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撷着山林间的花卉,捡拾着一些树上熟落的野果,以手掬水而饮之,看到他的样子,就连见惯了山林河湖的樵夫渔翁都会以为面前的是一位超凡的仙人。(苏辙的这些回忆,以今天来看肯定有不少主观的成分,至少在苏轼每到黄州前,身上的仙气不会有多明显。)

其实,天底下的乐事无穷无尽,但真正能使人畅快的物事才叫喜爱。而当苏轼真正地心满意足的时候,万事万物都不能代替了这种快乐;到了苏轼最终兴尽而归时,又没有丝毫的后悔与违和感。这就好比是吃了一顿美味佳肴,最终都会为了饱腹。有谁会在意是那道菜对人有益,那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内心不愧,对外不会被人家所指责,就不放把心思用在寄托山林之美上。苏辙在哥哥离世后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中动情地说,这也许就是兄长子瞻在这种地方能感到快乐的原因吧。

();()  苏家兄弟这一场跨越时空手足之情,在后边的文中将会详尽的交代。

在这里,引用苏辙的话,“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志气虽同,以不逮惭。”

又谓兄弟幼时,“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曰予二人,要如是终”

。而苏轼则说,“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丱”

音冠,原指古时候儿童头上的羊角辫,后引申为七八岁上下的儿童。在苏轼七八岁时,还曾梦到自己是个僧人,曾经往来于陕右。古人以西为右,陕右就是指今天的陕西。

孩童时期的苏轼,还常与娘舅家的表弟程之元在一起玩耍。

就在苏轼无忧无虑地玩耍的年龄,这一年滕京谅(字子京)被贬到虢州任知州,虢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灵宝市一带。

北宋的赵元昊造反时,滕子京时知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本来是御敌有功。但被朝野上下的奸人所陷害而身陷囹圄。幸有时任参政知事的范仲淹出手相救,才减罪被贬到了虢州。此时年仅九岁的苏轼,初闻滕子京建功,对他便产生了深深地仰慕之情。而当他随后又听闻到滕子京虽然建功却被降职的糗事后,又因此事而深为滕子京而鸣不平。

也是在这一年,山西介休人文彦博出任益州知州。益州有位隐君子叫张俞的,张俞少时较为愚钝,文彦博到任后,就安排张俞置居青城山白云溪,苏洵常与这位自号“白云居士”

的隐士携游于岷山下的白云溪。

苏轼十岁时,继续跟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这时候学业上已是渐入佳境。在这一年,父亲苏老泉安排苏轼开始写作文,布置的题目名叫《夏侯太初论》。论中有两句: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峰虿。意思是: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饭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惊叫变色(这原是人在没有思想准备或是冷不防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应激反应)

父亲苏洵甚爱苏轼的这篇作文,对其中的这两句尤为赞赏。

这一年,父亲开始宦学四方,我国古时候,读书人有个传统非常好,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杜甫,在青年时期,就曾与李白等人到全国各地去游历过。当然,与死读书的“书呆子”

不同,读书人的游历经历会更好地打开自己的视野,为今后的治学与从政提供不可多得的经验。

苏洵先是与史经臣东游至长安,史经臣字彦辅,他是苏洵的好友,也是苏洵的生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两个人经历颇为相似,二人一同赶考,也同样屡次落选,但是两个人的相似之处便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史经臣的经历甚至还要比苏洵惨一些,那就是在一次赶考归家后,突发大病,导致瘫痪,对于苏洵来说,好友的悲惨境遇令他更加缺少信心,但是好友身残志坚不改豪情,在苏洵赶考前还起身为他送行。苏洵对于好友也是情谊至深,在好友去世后帮助他料理后事,后人回顾两人乃是惺惺相惜,在较为坎坷的科举路上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  在长安,他们见到了他们的四川老乡石扬休。石扬休,字昌言,眉州眉山县(今眉山市东坡区)人。石扬休从小父母双亡,他勤奋好学,于宝元元年(1038)考中戊寅科吕溪榜进士第四名。石扬休最初担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等县地)观察推官,后来又任著作佐郎、中牟县令。

继续游历至京师开封,他们又见了颜太初。颜太初,字醇之,号凫绎处士。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颜子的第46世孙,进士出身。后官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国子监说书。博学有才,仗义敢言。苏洵与史经臣在京师,又与其他一些相熟的卿大夫同游,“旅游王城,饮食寤寐,相持以安”

,吟诗作赋,联络感情。此时的苏洵尚不喜学习,而是以游历为乐。

父亲离家后,有着家学渊源的程夫人,开始在家中南轩的亲授二子读书。

程夫人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每每在家族中告诫两个儿子,一定不要辜负了自己的期望。程夫人身教与言教并重,对二子进行着正统的教育。苏轼后来的回忆性文章中,分别有《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两篇文章。正是这两篇文章的存在,后世之人才得以了解了程夫人身上的一些传统美德。

当程夫人读到东汉《范滂传》时,很有感慨,对于范滂的人格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苏轼好奇地问母亲道:我如果也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

程夫人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那么,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范滂这个人,来感受一下苏轼母子的上述谈话。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砖桥村)人。东汉时期党人名士,与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尹勋、蔡衍、羊陟并称为“八顾“。又与刘表、陈翔、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并称为“江夏八俊”

。建宁二年(169年)汉灵帝刘宏又大批诛杀党人,范滂随即去监狱投案,英勇就义,享年三十三岁。范滂就义前,母亲同他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仲博很孝敬您老人家,足以供养您老人家的生活,我跟随父亲龙舒君命归黄泉,生者和死者各得其所。万望母亲大人割断骨肉之情,不要悲伤。”

范母说:“你今天得以和李膺、杜密齐名,就是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已经有了美名,又希望长寿,两者怎么可以兼得呢”

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诲,再拜而别。

热门小说推荐
论从天才到大能

论从天才到大能

优质精品图书推荐...

封神之逍遥不二仙

封神之逍遥不二仙

跨白鹤,遨游三山五岳。炼五雷,驱鬼诛魔不容情。不如玄门三教统,不去极乐拜老佛。曾助众仙破十绝,也曾关下会诛仙。万仙阵里脱身去,不入榜中逍遥仙。西游路里助师徒,蟠桃会中猴王见。虽然只身是散人,妙过大教诸多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封神之逍遥不二仙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诡道求仙,从将自己炼成傀儡开始

诡道求仙,从将自己炼成傀儡开始

看来,我也只能把自己炼成一具活傀儡了。这是个诡道修仙的异界,名为大幽王朝的国度由嗜血者们统治。道门信奉外神,以祭神仪轨求取仙途长生深山峻岭之中,有妖魔栖息荒庙古刹,藏邪灵诡物狐仙怪狸,游走于城池坊巷民间又有各种密教借传法度世,蛊惑众生,引得恶孽滋生,兵劫四起穿越到这个动荡不安世界之中的贺平,得了一卷名为无形秘藏的宝卷,卷中记录各种奇异的炼制傀儡,操控人偶的法门。得此卷后,他满心欢喜,以为得了入道修行的门路,谁料却落入别人算计中。为了活命,贺平别无他法,除了把自身炼制成一具活傀儡外,就再无出路...

斗罗:我的武魂是玄重尺

斗罗:我的武魂是玄重尺

唐三我错了,你不要过来啊!  玉小刚怎么可能!我的理论怎么可能是错误的!  唐昊儿子啊,你到底惹了什么存在啊,为父打不过他啊!  千仞雪可恶的萧弈,下次一定要好好的惩罚你!  叶泠泠弈,...

穿到荒年:继母彪悍的一塌糊涂

穿到荒年:继母彪悍的一塌糊涂

简介关于穿到荒年继母彪悍的一塌糊涂种田爽文系统灾荒家柳瑛瑛一觉醒来现自己成了桃源村28岁的农妇,还是老朱家的填房!人家喜当爹,她是喜当娘,秀才丈夫进京赶考途中遇难,留下三个娃给她养。娘家是吸血鬼,婆家是中山狼,村里的光棍对她虎视眈眈,几个腻子又不省心,偏偏还恰逢荒年。哎!这日子没法过了!好在有商城系统在手,且看她如何反转这衰到极致的人生!...

娘不爱爹不详,马甲弃女荒年狂

娘不爱爹不详,马甲弃女荒年狂

简介关于娘不爱爹不详,马甲弃女荒年狂书籍别名娘不爱爹不详,马甲弃女荒年狂穿越了,她还要穿成一位生父不详的弃女,整日被生母追杀。花桐没有自暴自弃,潜心蛰伏,一路逃荒逃到东山岛口镇。在这里,她新造了药炉,觅得宝剑,又能赶海,拾海鱼海贝采珍珠潜游海钓,带着全村造工坊。即便被海啸冲到孤岛,盖房屯粮肉满仓,她也能打造成一个桃花源。什么弃女,她是福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